「我們不是附錄,也不是過客。我們,是台灣的原住民。」
這是西拉雅族的萬淑娟在立法院外的心聲。隨著立法院即將在7月30、31日審查《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》草案,全台超過60個平埔族群組織站了出來,要求同時納入《原住民身分法》修正草案,一併審查。

事情的起點是這樣的:
由16位立委提出修法版本,明確要將「平埔原住民」納入法定第三類別。但奇怪的是,這份草案卻未被排入即將審查的議程中,引發族人不滿。
「不要只談專法,應該一起把身分法納入,才是真正的對話。」西拉雅教會聯誼會長羅仁貴這麼說。
目前,立院內政委員會雖以行政院版本為主要討論依據,但召委牛煦庭也表態「持開放態度」,是否能納入更多版本與族人意見,還需朝野與原民會的共識。
這不只是法律技術的討論,更是族群正義的呼聲。
從台南的西拉雅,到中部的巴宰、噶哈巫、大武壠……,一個個過去被忽視的名字,如今重新被喚醒。他們不再沉默,而是站出來,要求屬於自己的歷史定位與尊嚴。
這場行動,不是反對誰,而是盼望被看見。
▍目前《原住民身分法》分類現況 vs 平埔族現況
分類 | 定義說明 | 適用對象 | 是否納入平埔族 |
---|---|---|---|
山地原住民 | 居住於山區的原住民族 | 泰雅族、布農族等 | 否 |
平地原住民 | 居住於平地的原住民族 | 阿美族、卑南族等 | 否 |
平埔族(現況) | 傳統居住平地、早期被漢化的原住民族群 | 西拉雅、巴宰、噶哈巫、大武壠等 | 否(需專法處理) |
▍平埔族為什麼至今尚未被納入原住民身分法?

平埔族群雖在歷史上被認定為台灣原住民之一,但因長期受漢化影響與政策排除,未被納入《原住民身分法》既有兩大分類(山地與平地原住民)之中。
部分族群如西拉雅、巴宰、噶哈巫等,在努力多年後仍只能透過「專法」處理,難以取得與其他原住民相同的權利保障。
▍平埔族目前訴求的兩個法案版本比較
法案名稱 | 提案單位 | 主要內容焦點 | 平埔族觀點 |
---|---|---|---|
《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》草案 | 行政院 | 訂定一套「專法」框架處理平埔族群身分問題 | 擔心分類化、被邊緣化 |
《原住民身分法》修正案 | 立法委員提案 | 明列「平埔原住民」為第三法定類別,並併入母法 | 支持納入,實現平權 |
▍為何平埔族主張併案審查《原住民身分法》修正案?

目前即將審查的《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》草案,雖是為平埔族開專法,但族人擔心專法形式將導致分類化、邊緣化,無法實現實質平權。
因此他們主張應將由立委提出、明列「平埔原住民」第三類身分的《原住民身分法》修正案一併納入討論,才能真正回應憲法精神與族人期待。
▍立法院法案審查流程(簡易圖解)
審查階段 | 說明 | 是否已進行 |
---|---|---|
提案階段 | 行政機關或立委提出草案 | ✅ 行政院、立委皆有提案 |
委員會排審 | 交由內政委員會選擇主審法案版本(目前偏向行政院版) | ✅ 正在排審中 |
修正協商階段 | 其他提案可透過動議方式納入協商討論 | ⏳ 爭取中 |
院會二讀、三讀通過 | 全體立法院院會審查、表決 | 尚未進行 |
總統公布 | 法案通過後由總統公布正式上路 | 尚未進行 |
▍原住民身分法案的審查流程是怎麼進行的?

- 草案由立委或行政部門提出後,送交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排審;
- 委員會先選擇「討論母法版本」(目前為行政院版);
- 其他修正提案可透過修正動議、協商等方式加入討論;
- 經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後,送交立法院院會二讀、三讀通過;
- 最終經總統公布成為正式法律。
目前族人爭取的是,在內政委員會階段就納入更多修正意見與族群聲音,避免重要法案草草定案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父母改回原民傳統名字,子女保留漢姓也不影響身分認定【政策新制解析】
以上圖片由 Napkin 生成
📢 關注平埔族群法案進展
立法院即將審查《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》草案,族人與各界正呼籲併案討論《原住民身分法》修正草案,別讓平埔族再次被歷史遺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