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圖片來源 原民會
阿里山山葵產業重啟:從傳統到創新的一大步
在嘉義阿里山樂野部落,兩座嶄新的「山葵育苗智慧溫室」於2025年5月正式啟用,為阿里山山葵產業開啟全新篇章。
這不只是農業升級,更是鄒族人與祖先智慧與土地深度連結的文化延續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父母改回原民傳統名字,子女保留漢姓也不影響身分認定【政策新制解析】
昔日「綠金」的輝煌與停滯

阿里山地區的高山氣候與純淨水源,是山葵天然的天堂。早年,鄒族族人憑藉祖傳技術,在海拔2,000公尺以上的國有林地栽種山葵,品質優異、遠銷海外。
然而自2001年起,因水土保持政策限制,國有林禁種,導致山葵產業急凍,許多族人被迫轉行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原民歲時祭儀假延長為三天!族人權益再前進,雇主應依法配合
樂野部落重啟山葵夢
面對挑戰,族人並未放棄。阿里山鄉公所與社區協會攜手,轉向部落自有土地重新種植,甚至引進日本品種進行雜交試種。
雖然樂野地區的海拔較低,病蟲害與氣溫變化也帶來不小考驗,但經過多年的試驗與調整,山葵終於再次在中海拔地區扎根。
智慧溫室導入:山葵栽種的新動能

圖片來源 原民會
此次的重大突破來自智慧科技的導入。智慧溫室內建有自動調控系統,能精準管理溫濕度,並設有滴灌與噴霧降溫設備,讓山葵育苗不再仰賴天候。
部落也能自行大量培育健康種苗,取代以往仰賴外購的方式,有效提升效率與存活率。
原民會全力支援,推動部落經濟
原民會自2022年起投入約新台幣2,000萬元,補助建置2座智慧溫室與1座強固型育苗溫室,並同步開辦技術訓練、推動產銷履歷制度、成立「阿里山山葵生產合作社」。
這些措施已帶動53個在地就業機會,創造184萬元產值,為部落經濟注入活水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從星辰到航線:原住民族航海文化的再啟航之路
山葵,不只是經濟作物

對鄒族人而言,山葵象徵著祖靈智慧與對土地的敬重。
隨著種植復興,族人也將山葵融入文化與生活中,開發多元產品如山葵葉土雞湯、能量飲料、藥膳貼布、甚至山葵冰淇淋,轉型為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文化符號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【原舞新生】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啟用,走進原住民族的藝術心靈場域
產官學攜手合作,共築六級產業鏈
山葵產業的復興背後,是產官學三方合作的成果。
原民會資助經費,嘉義縣政府協助行政推動,農糧署興建設施,農改場與嘉義大學則協助技術指導與加工商品開發,如山葵燕麥等產品。
未來也將朝「六級產業」整合發展,從農業生產一路延伸至加工與觀光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《百年原殤》首映登場:三起歷史事件,訴說原住民族的堅毅與尊嚴
從復育到品牌:阿里山山葵的新希望

今日的阿里山山葵,不再只是單一作物,而是融合科技、文化與產業的地方品牌代表。
在智慧科技與文化記憶的共同牽引下,這片高山再次飄來熟悉的山葵香——是鄒族與土地之間,重新連結的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