▎49位學員順利取得證書,開啟文化傳承與安全狩獵的第一步
在山林之間,獵人不只是持槍的角色,而是自然的守護者與文化的傳人。
原住民族委員會於114年6月3日,順利完成今年第一梯次的「原住民自製獵槍安全使用訓練課程」,共有49位族人學員順利通過考核,取得合格證書,正式踏上安全狩獵的道路。

原民會主任委員曾智勇(Ljaucu·Zingrur)親自出席課程結訓,向所有通過訓練的學員表達祝賀。
他表示:「真正的獵人不是橫衝直撞的持槍者,而是懂得尊重生命、保護環境、以經驗判斷行動的勇者。」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父母改回原民傳統名字,子女保留漢姓也不影響身分認定【政策新制解析】
▎場地有限,第二梯次即將籌備

圖片來源 原民會
本次訓練限於靶場空間與課程安排,僅提供50個名額,但報名踴躍、反應熱烈。
為了讓更多有志參訓的族人能順利參加,原民會將積極規劃後續場次,特別針對南部與東部地區的需求,尋找適當場地辦理更多梯次課程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原民歲時祭儀假延長為三天!族人權益再前進,雇主應依法配合
✅ 6. 相關資訊表格(報名與訓練重點)
項目 | 內容說明 |
---|---|
主辦單位 | 原住民族委員會 |
訓練梯次 | 第一梯次(已結訓,49人取得證書) |
課程內容 | 獵槍操作安全、法規講解、模擬實作、測驗 |
訓練對象 | 原住民族身份者,符合相關資格規定 |
報名方式 | 依官網公告報名,名額有限 |
後續梯次規劃 | 預計開設南部與東部場次,逐步由部落主辦 |
聯絡方式 | 電話:(02)8995-3356/0926-231469;信箱:tsairou816@cip.gov.tw |
官方網站 | https://www.cip.gov.tw |
▎明年起逐步交由部落主辦,融入傳統文化

以上圖片由 Napkin 生成
原民會指出,根據《原住民自製獵槍安全使用訓練實施要點》,未來訓練可由部落、原住民族團體或其他機構共同辦理。
今年原民會親自執行,累積經驗、優化流程,預計明年起逐步交棒給各地部落團體,讓訓練更貼近在地需求,也能結合部落傳統社會結構,真正把狩獵文化融入教學中。
✨ 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從星辰到航線:原住民族航海文化的再啟航之路
▎傳承的不只是技巧,更是祖先的智慧
這不僅是一場操作訓練,更是一場文化的延續。
透過系統性的訓練與實作,學員不只是學會如何安全使用獵槍,更深刻理解狩獵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。
原民會期望每一位受訓者,都能成為連結祖靈智慧與現代安全意識的橋樑,為原住民族的傳統狩獵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