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舞新生】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啟用,走進原住民族的藝術心靈場域

在屏東瑪家鄉的一處山坡上,山風輕輕吹拂,一座融合自然曲線與文化意象的新建築,在族人與來賓的歡呼聲中,緩緩揭開面紗。

那是一座不只是建築的「歌舞館」,更是一個讓原住民族用身體與歌聲說話的舞台。

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|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

2025年7月5日,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舉行「腳踏之地」歌舞館開幕典禮,來自各族群的朋友們共襄盛舉,見證這座兼具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新地標啟用。典禮現場不只有表演,也是一場文化回家的宣言。

▎文化不是靜態的展示,而是會跳動的生命力

對原住民族來說,歌舞不是節目的點綴,而是根植於生活與信仰的日常。從迎接收穫的祭典到悼念祖靈的儀式,每一段旋律、每一個步伐,都承載著族人對天地、人群與歷史的理解。

歌舞館的啟用,正是讓這份文化能被更多人理解、感受與尊重的一個起點。

✨ 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父母改回原民傳統名字,子女保留漢姓也不影響身分認定【政策新制解析】

▎一座山林裡的劇場,與自然共呼吸

【原舞新生】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啟用,走進原住民族的藝術心靈場域

這座歌舞館不只是舞台那麼簡單。它沿著地形而建,建築屋頂如波浪般延展,象徵族人與山海對話的自由精神。金屬屋面搭配灰白立面,在光影流動下帶出原民建築「簡而不單」的氣質。

入口處的弧形玻璃帷幕,營造出一種半戶外、半神聖的空間感,彷彿告訴每一位進入者:「請帶著尊重的心進來。」

整體空間達1200坪,擁有650人座位的鏡框式劇場、多功能排練室、以及完整的燈光音響系統。這不只是觀賞的空間,更是創作的基地,是讓族人與世界連結的文化能量場。

✨ 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原民歲時祭儀假延長為三天!族人權益再前進,雇主應依法配合

▎從《藤蔓》出發,一場38年的文化實踐

開幕首演由「娜麓灣樂舞劇團」帶來原創作品《藤蔓》。這是一段橫跨38年、由田調與舞蹈交織出的文化之路。1988年,他們是「歌舞文化服務員」;今日,他們用身體講述族群記憶,讓文化從土地發芽,攀上劇場的光影。

《藤蔓》不只是舞蹈,而是一種信念:原民文化不是靜態的文物,而是如同植物般,在每一代人身上持續成長、延伸,甚至蔓延到遠方。

▎不只是舞台,更是推動文化前行的動力引擎

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|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

未來,這座歌舞館每年將舉辦超過百場展演與教育工作坊,邀請國內外原民藝術家、學者與青年參與,打造一個真正「屬於原民、也屬於世界」的表演平台。

文化,是一場不斷對話的過程。今天的開幕,是邀請,也是承諾:讓每一首歌、每一段舞、每一滴汗水,都能被看見、被珍惜。

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誠摯邀請社會各界蒞臨,共同見證文化持續前行的力量。

✨ 你可能會感興趣!👉從星辰到航線:原住民族航海文化的再啟航之路

✅ 資訊表格(交通與營業資訊)

項目內容
📍 地點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|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
🏛️ 建築特色流線屋頂、弧形玻璃、順山勢而建,融合自然與文化
👥 容納人數表演廳可容納約 650 人
💡 設備規格鏡框式舞台、高規燈光音響、電腦音控、多功能排練空間
🎭 首場演出娜麓灣樂舞劇團《藤蔓》
📅 開幕日期114 年 7 月 5 日(星期六)
🚗 交通方式屏東車站轉乘公車、或自行開車(附停車場)
🕘 開放時間每日 09:00-17:00(週一休園)
🔗 官方網站www.tacp.gov.tw

▎相關問題

🎭 走進山林間的劇場,親身體驗原住民族的文化脈動

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全新歌舞館正式啟用,結合自然、建築與原民精神,打造專屬的歌舞展演平台。歡迎預約參觀,讓文化不只是看見,而是親身參與!

🌿 前往文化園區官網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